首页  学院新闻

校长庹先国出席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并发表讲话

资讯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学院)发布时间:2019-10-21点击量:119

   

637069866040101291.jpg

为促进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推动教育现代化,助力建设教育强国,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于10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的主题聚焦“教育2035——对话世界的未来”,邀请中外各界代表共同探讨教育现代化中长期发展。

校长庹先国受邀参加大会,并在中澳大学校长研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637069866184632816.jpg

庹先国校长的发言主题为“研学结合,产教融合,促推高质量发展”。庹校长指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是紧密相连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展示了开放发展的姿态,在教育、文化、科技的交流合作方面做出了最好的表率。众所周知,中美贸易摩擦的背后实质上是产业体系、产业链与产业的竞争,也是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竞争,更是高端人才的竞争。那么,高等教育在这新一轮竞争中应该如何作为呢?走进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应该把握怎样的关键词呢?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那就是“质量”。正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所讲的,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一场质量革命。谁轻视质量,谁就淘汰出局。“双一流”创建和“内涵式发展”,其核心就是提高质量。

庹校长指出,四川轻化工大学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处——四川省自贡市和宜宾市。近年来,四川轻化工大学紧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实施“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战略,托特色优势学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学院和新型研究机构,推进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将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与地方行业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展开了一场“质量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庹校长在发言中从三个方面分享了我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首先是建设特色产业学院,实现优势学科与行业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庹校长指出,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把学科专业优势转化成了服务地方的竞争优势,闯出了特色优势发展的新路子,找到了汇聚办学资源的硬核方法,探索了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和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新路径,点亮了对接社会需求、精准培养人才新航向的灯塔,突破了地方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人才、资源、空间及各种环境的制约,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其次,创新建设科研平台,科研反哺教学,实现学科集群交叉与融合。庹校长从推动特色优势学科平台“走出去”、 成立新型特色研究机构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急需、实现学科集群化交叉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分享了我校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第三,量化人才培养质量指标,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庹校长从设立了“11258”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量化考核指标、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交流了学校所获经验。

庹校长指出,面向未来,高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中澳高校携起手来,共同探索,找到新时代研学融合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庹校长与悉尼大学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校长Katherine Belov、兰州大学国际处处长迟刚,昆士兰大学健康与行为科学学院副院长 Louise Hickson就科研与教学融合这个议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澳大利亚大学协会共同主办,研讨会的主题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旨在推动中澳高等教育领域的沟通互鉴。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刘利民,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澳大利亚大学协会首席执行官Catriona Jackson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维多利亚大学校长Peter Dawkins和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郭东明院士做了主旨发言。研讨会的议题分别为技术与高等教育;学生流动、实习与就业;科研与教学融合;中澳大学的科研与创新分享;“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澳大利亚大学带来的机遇和启示。来自中国和澳大利亚的38所高校的校领导和主管外事的人员参加了会议研讨。

据悉,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设立“中国国际教育研讨会”“中外院校项目合作洽谈会”和“中国国际教育展”三大版块,围绕国际教育热点话题开展近40场活动。

 

【编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